您的位置:首页>栏目首页 > 思维 >

火星往返票为啥不好买?

2023-06-21 17:49:54    来源:观察网

来源:中国的航天

天问一号在距离火星约220万公里处,获取首幅火星图像

提起载人登陆火星,有的粉丝朋友可能会想:人类登月应该是比较有把握的,不久前,我们国家已经发布了计划2030年前载人登月的消息;航天员从太空返回地球——算是登陆行星——的经验更是丰富,那么,有了飞和落的经验,载人登火按说不会太难吧?


(相关资料图)

其实,火星的条件并非介于二者之间,并且,介于二者之间的某些事项,往往是更具难度的问题。接下来我们就说说为什么会这样,以及,如果按照现行的常规探测手段,载人登火会面临哪些挑战

我们把影响载人登陆火星任务的关键因素放一个表,让它和登月登地做个对比,一会儿我们会用到这些信息。

整体来说,载人登陆火星,需要完成三大步:飞得到、落得下、回得来

就是说,从地球发射一个载人航天器,飞到火星;经过各种减速措施,轻柔地落到火星表面;里面的人类跑出来,在火星表面开展一番科研活动;回到航天器,从火星表面起飞,飞到地球;再经过各种减速措施,轻柔地落到地球表面;搜救人员打开舱门,看到的乘组人员身体(基本)健康。

飞得到

先说“飞得到”。这一步我们要考虑两点:一是发射窗口,二是载荷质量

发射窗口就是探访火星的时机。火星是和地球平起平坐的行星,也围绕太阳运行,地球跑在太阳系大城的三环,火星跑在四环,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二者距离就是“啊~四环~你比三环多一环~”,随着二者的运动,火星离地球时远时近。比如说,东三环的地球和西四环的火星,两者其实相距七环。发射探火航天器时,要趁着三环的地球快要套圈四环的火星时,瞄准火星轨道前方一个点,把航天器扔过去,当它到达四环时,刚好火星也赶到那里,稳稳接住。

以“天问一号”为例,2020年7月发射,10月地球套圈火星(火星冲),次年2月被火星收到,当时阿联酋的“希望号”和美国的“毅力号”前后脚出发到达,都是在赶2020年的发射窗口。因为地球套圈火星是每26个月一次,所以发射窗口也是每26个月一回,一旦计划的这一年没准备好,就要再等26个月。

载荷质量就是出发时要把多少东西发射升空。从后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得知,载人探火要带许多行李,一股脑儿全都带上要几十吨,即使是现有最强的重型火箭,恐怕也无力送入地火转移轨道。也许,先把各个部件分批多次发射到近地轨道,在那里组装拼接后,再推到地火轨道前往火星,会是个解决方案。

落得下

再说“落得下”。如何让登火舱温柔地落到火星表面?

航天器着陆一般分三个减速段:首先是航天器高速撞进大气层的气动减速段,航天器的盾形防热大底会强行“用脸刹车”,这一段,迎风面的大气被急剧压缩,会造成高温,如果在地球上,就会产生一层包裹航天器的等离子体,造成通信中断的“黑障”现象。等速度初步降下来之后,就可以弹出减速伞,抛掉防热大底,进入降落伞减速段。最后,快要到达表面时,进入动力减速段,动力反推点火,朝下喷出高速气流,托着航天器在星球表面软着陆。

图源:中国航天报

对于登月来说,月球没有大气,只能全程动力减速。不过,由于月球重力较小,而且不需要笨重的防热大底,轻装着陆并不为难。对于返回地球来说,虽然地球大气浓密、重力较大,会产生极高温度,但浓密大气的减速效果极佳,而且无需回到太空,所以省去了上升器和燃料,也是轻装裸归。我们观看神舟返回的直播时,总能心旷神怡地观赏降落伞拎着返回舱飘然而下的场面。

这时,火星“介于地月条件之间”的讨厌之处就暴露出来了:它的大气足以在登火舱冲进大气层时产生1700℃的高温;这层大气又十分稀薄,即使使用减速伞,也无力把登火舱及时刹到安全速度以内。所以,既要烧不坏,又要摔不碎,如果使用已知的技术手段,那么防热大底、减速伞、动力反推,一样也不能少。同时,考虑到乘组的安全问题,有些冲击感强烈、适合小质量探测器的花式着陆,比如美国“勇气号”“机遇号”的气囊弹跳,就不能用了。

载人火星任务必须返回,所以上升器和燃料都要伴随着乘组一起着陆,更是把着陆载荷提到了最高。另外,火星和地球之间存在6~44分钟的双向通信延迟,一旦出了紧急状况,只能靠乘组自己解决,根本没有机会向地球求援的。

千言不如一表,我们把上面说的内容再整理一个表,大家就明白载人火星任务的“大而全”了,前面说过,即使全都做到,最终效果也不理想。目前已知的数据,所有登陆火星的探测器都在一吨以下,冲到距火星表面仅有百米时,依然残存每秒百米的速度,对几十吨的载人登火舱来说,技术挑战就更大了。

回得来

姑且假设,前面的种种困难都一一克服了,最后,探火乘组要回地球,我们得让他们“回得来”。我们留意到有些报道称“为科学献身:18岁少女将独自前往火星,不再回到地球”,不不不,这不会通过伦理论证的,送人去火星,不是送人去“火”葬,我们追求的是“最后还要平安回来,回来告诉你那一切。”

按照过往登月及月壤采集的方案,乘组要进入着陆舱的上升器部分,从火星表面发射升空,和留在火星上空的轨道器会合,再择机返回地球。

前面我们说过,从地球到火星是要等发射窗口的,同样,从火星回地球也要等,不能说回就回。从去到回,整个往返要耗时两年左右。两年的太空生活,带来的不只是饮食供应的辎重问题,更有不可忽视的安全和健康隐患。在往返途中,乘组人员绝大多数时候看不到地球或火星,只能看到豆大的太阳和漆黑的太空,长期生活在昏暗封闭的狭小空间中,隔绝社会带来的心理影响,长期失重带来的肌肉萎缩,强烈的宇宙射线(即使有防护)的电离辐射,医疗设备和药物的缺乏,航天器生命支持系统的可靠性……所有这些都是要缜密考虑的。

回得来,不但要从火星回到地球,还要再入地球大气层,回到地面上。这意味着我们从地球出发的时候,要带齐登陆火星和登陆地球的两套设备。再看看上面的表格,大家应该可以理解“载人探火要带很多行李”了。

如果我们出发时不携带登陆地球的设备,而是等探火返回时再发射返回舱上天接应,或者,探火返回时,先对接到空间站小住一下,再乘空间站往返地球的日常交通返回地面,如何?这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,能省下一大块载荷质量,那么,从现在设计方案时,就要留好火星航天器与空间站的标准对接口了。

梦天实验舱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示意动画

载人登陆火星任务所面临的挑战,细究下来还有很多,这里只笼统介绍个大概。最后再说一下:我们载人登陆火星(或者其他“宜居”星球),是为了研究火星过去和未来长期支持生命的潜在可能,并不是一定要火星移民,或者地球的条件已经恶劣到非走不可了。所谓“瘦死骆驼比马大”,比起火星来,就连撒哈拉和南极洲都是天堂。

虽然生命作为整体现象非常坚韧,但具体到物种,则是脆弱不堪的。纵观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的N次大灭绝:氧气含量高一点,灭绝;低一点,灭绝;温度高一点,灭绝;低一点,灭绝。火星的各项生存参数,需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调到“刚刚能活”,更大可能是根本调不好。所以,对于火星,人类目前还是学习研究为主,而在改造世界这个话题上,我们还是先好好保护地球家园吧!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